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


健康环境助力肿瘤防控

时间:2020-04-17      来源:       作者:转载 访问量:11752

4月15日~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级战略,把人民健康提升到前所未有新的高度,而肿瘤作为一项危害极大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中强调,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肿瘤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动员,依托健康支持性环境大势,全力打好全民肿瘤防控阻击战。

  肿瘤患者别轻易摘口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我国取得阶段性成效,是否还需要戴口罩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口罩要一直佩戴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中明确,普通公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建议无须戴口罩;多地也出台“摘口罩指南”,基本上都建议在社交距离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在境外输入病例逐渐增多以及存在无症状传播者的情况,在前往人员密集区域以及日常工作中,戴口罩仍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的主要对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常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外,下列情况中口罩的佩戴仍是必需的,或者说不能轻易摘的:①肿瘤患者特别是接受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免疫系统不可避免的遭受破坏,机体免疫力较为低下,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口罩更是避免呼吸道感染、截断病毒传播的有效工具。②当空气质量不佳时,口罩的佩戴是非常必要的。PM2.5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一级致癌物,与肺癌关系非常密切,尤其对于吸烟者,二者可以有联合致癌作用。当出现中重度雾霾天气时,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需要佩戴口罩,最好是具有PM2.5过滤功能的为最佳。③值此春季,对于花粉过敏的朋友,特别是过敏性哮喘的患者需注意佩戴口罩,阻隔过敏源,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5月份是柳絮、杨絮纷飞的时节,对柳絮、杨絮过敏的人也需要佩戴口罩,同时做好防护,避免皮肤接触。④ 针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反思,也有专家建议,今后在医院等特定的存在传染风险的场所推行必须佩戴口罩的规定,同时对医疗人员及普通人群佩戴口罩的等级要求分别做出有关规定,确保做到有法可依。

  综上,即使在疫情过后,口罩也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成为大家健康生活的必备神器,就像备着雨伞一样,在需要时随时可以取用。

  “餐桌”革命 时机已到

  新冠肺炎疫情也让全社会反思已经固化并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习惯。国家部委和各地纷纷出台法规,要求分餐制,使用公筷,一场“餐桌”革命悄悄拉开帷幕。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一直就有分餐制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饭局——鸿门宴中,《史记》是这样描述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可见秦汉时期就是分餐而食。现在出土的汉墓壁画《宴饮观舞图》中 ,我们可以看见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在出土的实物中,也有一张张低矮的小食案。唐宋时期,随着桌子椅子的流行,合餐制开始取代分餐制。直至明清期间合餐制基本取代分餐制。《红楼梦》中出现的贾府宴饮场面都是众人围坐一桌共同用餐的场景,便是这种餐饮文化演进的一个缩影。

  分餐制的好处之一就是可有效阻断一级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而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密切相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分餐制成为了主流的呼声,在一项媒体调查中,85.4%的网友支持公筷使用,但只有3.8%的网友表示家里一直有用公筷的习惯,可见分餐制亟须在人群中推广。中餐分餐制的核心在于“公筷”“公勺”的使用,日前,北京市拟将分餐进食、公勺公筷纳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约》。北京市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也发布了《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议书》。浙江温州近日专门出台了《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指出要做到“一菜一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可为每位就餐者提供一套公筷公勺和一套自用筷自用勺,即“一人双筷勺”。

  分餐看似复杂,其实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对健康的重视;分餐,隔离了病菌的传播,但不隔离亲情与友情。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您夹起的是尊重,收获的是健康。每个人维护好自己的生活小环境,就是在为全社会的健康大环境做贡献。

  吃得放心 打造食品安全环境

  食品安全与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问题食品轻则导致胃肠道不适,重则影响全身多器官功能,增加患癌风险。黄曲霉素是一类致癌物,其毒性为剧毒物氰化钾的10倍,一千克食品中有1毫克黄曲霉素即视为极毒,其含量近似于一吨粮食中有一颗豆子大小的黄曲霉素。

  多项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黄曲霉素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被视为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进入体内后在细胞内攻击DNA,通过诱导癌基因突变,引起肝癌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等问题食品,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选择新鲜、健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另一方面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做到少摄入煎烤油炸类食物,不吃剩饭剩菜,多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纤维食物等健康食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做到食品安全,需要从生产、流通、销售多个环节着手,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我的健康 我如何做主

  在我们的外科临床工作和对胃癌的研究中,胃癌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得让人惊讶。但通过我们和每位年轻患者的交流,似乎都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尤其一些年轻上班族,生活不规律、习惯性熬夜;一日三餐毫无规律,吃外卖对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尽管现在并没有确切的结论证明长期吃外卖会造成胃癌,但长期吃无法保质保量的外卖至少是一种危险因素,因为胃癌的发生的确与我们的吃密切相关。外卖存在的问题可能不光是卫生条件差,更重要的是食材的烹饪和选用问题。很多外卖非常油腻、重口味,而且用的油和材质也不见得有多好,这些因素对我们的胃都是伤害。

  除了在饮食习惯上要用心,还需要通过运动锻炼来预防肿瘤。大量研究指出,运动锻炼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生风险和癌症死亡率;肥胖作为肿瘤的高危因素,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等多种肿瘤密切相关,而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合理控制体重,做到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癌症。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对于肿瘤患者,合理的运动锻炼更为重要。肿瘤手术后应尽快下地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的恢复,以实现术后的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多项研究指出,坚持每天有氧运动以及无氧运动结合,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情绪,避免抑郁发生,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运动锻炼虽好,但是在日常锻炼过程中,我们总是能发现许许多多非常不文明的现象,随地吐痰、擤鼻子等,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也会传播病菌,一个人的随意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次生健康风险。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对诸如此类的陋习齐抓共管、加大处罚力度。社会公众要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在国家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大背景下,依托越来越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除了自身的健康管理之外,也要广泛积极参与各种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快乐工作 先做好职业防护

  无论面对重大疫情还是日常工作,职业暴露防护在国计民生众多行业中至关重要。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医护群体的感染格外引人关注,这其实就是一种职业暴露风险。这次新冠疫情使得人们意识到,医护人员的防护在面对传染性疾病时尤为重要。以门诊为例,这次疫情为广大医护人员提醒,面对大量患者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掌握院感知识,出诊时佩戴口罩,及时使用手消毒剂,合理使用护目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除了呼吸道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之外,与化疗放疗密切相关的医护人员也面临着职业暴露,肿瘤科护士需充分认识化疗药物的毒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损伤;放疗医师需要注意防护,做好放射监测,并做到定期体检。

  而在医护群体之外,很多职业都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并且其中一些与肿瘤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如钢铁铸造、油漆、粉刷、烟囱清洁等行业都暴露在一类致癌物之清单中。在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有8种为职业性肿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肺癌在职业性肿瘤中更为多见,特别是从事石棉、重金属、煤炭、制革以及化纤等职业的工人,其患癌风险与工作年限成正相关,并且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因此对这类人群,需加强劳动保护和健康宣教工作,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并且定期检查,做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